中文科攻略、技巧、注意事項

撰文:daddy最後更新日期:2024-04-19


不知道當你聽到「考生」這兩個字,第一時間會聯想到什麼呢?是與你已經斷絕了關係的;是與你有密切關係的;還是還保持一點距離的 —文憑試。 中文科作為DSE主科,有唔少同學都十分緊張,因為所有大學科目都需要計算中文科成績,文科學系甚至會乘大某個權重。這篇攻略的用意是提醒同學中文科在文憑試中的常見錯誤,教導同學如何避免中伏,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中文成績,有效的操卷方法等等。無論是本來中文科想保合格,還是坐 5* 望 5** 的,都可以於本攻略中得益。

(一) 了解試卷形式、課程脈絡和評核範圍

同學除了努力溫習之外,應試策略也非常重要,往往更是「摘星」關鍵。評核範圍大致包括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大家應留意中文科去年開始恢復應考範文,同學如能熟讀,已有望保中文科合格不死。此外,中文卷重視推論,答題時要解釋想法,多引歷史和名人金句等,有助增加說服力。

卷一的閱讀卷、卷二的寫作卷和卷三的聆聽及綜合卷,只要做好準備和留意答題技巧,中文科絕對不會成為「死亡之卷」。臨近開考時間,同學應參考考評局網頁的「考生表現示例」比較不同Grade的學生答案有何分別,以及考評局的點評,了解哪些是「得分位」和「失分位」,並跟自己操練舊試題時的答案作對比,再看如何改善。

同學應參考考評局網頁的「考生表現示例」比較不同Grade的學生答案有何分別,以及考評局的點評

(二) 卷一閱讀能力 題型變化多 注意範文 分配溫習時間

先從「死亡之卷」,中文卷一「閱讀卷」開始說起。很多人也說這是一份靠著運氣去應考的試卷,有人考得好成績後也不知自己為什麼會得分;有人語文根基十分好、試前十拿九穩,卻面臨失手;到底這一份卷是不是真的沒有任何一家的兵法足以去「屠龍」?

卷一閱讀卷最難,因作答內容多,學生須作好時間分配。卷一甲部是考指定十二篇文言篇章;乙部則有白話文及文言文的閱讀理解。有溫習的同學可以先做甲部增強信心。文憑試在去年重設範文,原意是想提升學生在「死亡之卷」的信心和表現,

去年考評局的試題報告指出,同學們在範文的表現未如理想,有些引文作答的題目同學容易出現漏字、增字、錯字的問題。相反,熟習範文的考生卻表現優異。範文是可溫習部分,雖然分數只佔全中文卷的百分之六至七,卻不可輕視,追星及比心機的學生必讀,如不溫習就會輸在起跑線。同學們確保將基本知識記好,例如基礎知識,如字、詞解釋,同學只要有溫習就能輕鬆面對這類題目。相反,比較課文或其他深入的部份則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因為這部分性價比低,過住都不會問得太刁鑽。

既然運氣是我們不能控制的,我們就更需要在試前做好十二分的準備,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需要對卷一的考核制度有簡而精的認識。由2018年開始,閱讀卷增設十二篇範文,即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一共佔試卷30%,屈指一算這一個可以準備的部分一共佔了中國語文科全部的約7%。2018年閱讀卷甲部共涉及三篇範文,至於2019年便涉獵7篇文言範文,亦即熟讀這十二篇文章絕對是多勞多得,一定要得!

除此以外,我們可以將閱讀卷的題目分成以下八大類:填表題、引用題、比較題、象徵題、解釋題、寫作手法題、改寫題、個人見解題。根據不同類型的題目,我們就有不同的答題方式,熟習題型也是應試的一大武器。

1. 段旨題

相信大家不會對於這種問題陌生,每一次老師教一篇文章都一定會問大家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第一段的段旨是什麼?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但是怎樣可以一擊即中地擊破這種題型呢?首先,你要先知道一篇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有了這些重要資料後便可以運用「1+1大法」。

第一個「1」:是指利用「描述」(描寫文)、「敍述」(記敍文)、「描寫」(描寫文)、「說明」(說明文)、「論述」(議論文)等字眼作為開首。
第二個「1」:是指作者利用以上的筆畫是為了「抒發」、「帶出」、「表達」各種的情緒、寓意、感受。

例如:本文圍繞記錄英子小學畢業典禮英子的爸爸病逝這個中心事件,透過對一系列童年往事的回憶,表現父親對女兒的摯愛,也表達女兒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之情。(《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著)

時間: 小學畢業
地點: 禮堂
人物: 英子
事件: 小學畢業典禮和爸爸病逝

第一個「1」:圍繞記錄
第二個「1」:表現、表達

*有時會以填表的型式作題

2. 引用題

引用題顧名思義就是以文章的用字、用句來回答問題,也就是「直接抄寫」,這類題目不需要考生作任何的歸納,而常見字眼會是「引用本文…」、「文中哪一句…」、「第_段中哪一個詞語…」。

3. 比較題

比較題透過考生比較兩篇文章,從而找出它們相似與不同的地方。面對比較題我們可以以二/四步曲去作答:

兩篇文章相似

第一步:先指出兩篇文章相似的地方
第二步:指出兩者均想帶出什麼的道理/意思

兩篇文章不同

第一步:先指出兩篇文章不同的地方
第二步:指出文章一希望帶出什麼的道理/意思
第三步:指出文章二希望帶出什麼的道理/意思
第四步:比較兩篇文章的寫作不同之處

4. 象徵比喻題

題目時常會出現以下字眼:比喻、象徵、代表,透過了解文章內容從而理解出本體和喻體的關係。答題四步曲:

第一步: 題目所問的事/物是比喻/象徵了什麼
第二步: 根據文章所說寫出它的特質是什麼
第三步: 喻體的特質是什麼
第四步: 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例子:孩子不想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每一個孩子由出生開始就充滿著生命力,可能平平無其、毫不起眼,然而只要有適當的訓練和照料,他日必成大器。

本體: 孩子
喻詞: 化作
喻體: 燃燒的火焰

 

第一步:

題目所問的事或物是比喻/象徵了什麼 - 以燃燒的火焰比喻為孩子
第二步: 根據文章所說寫出它的特質是什麼 - 充滿著生命力
第三步: 喻體的特質是什麼 - 火種可以從星星之火化成大火
第四步: 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 兩者都是最初可能沒有人留意得到,但只要得到適當的催化劑,它們都會得到別人的注意

5. 解釋題

綜合上文下理以解釋為什麼作者在那一刻會有那份感情或想法或做那件事,可以是直接因素,也可以是間接因素,但必須根據全文綜合得出答案。

答題可以「1間接+1直接」的形式作答,即一個間接因素和一個直接因素(如題目分數為4分或以下):

間接因素:大多都不是剛剛發生的事情
例如:作者的性格/曾經發生過的事/作者曾經提及的說話/別人以前向作者所說的話

直接因素:剛剛發生的事情
例如:作者當刻見到什麼人/什麼事/遭遇到什麼

6. 寫作手法題

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題形,解釋作者為什麼會以該種寫作方式去表達他的見解,問題常見字眼:作者透過什麼…達到…目的/什麼手法/作者為什麼這樣寫…/「…」這樣寫會帶來什麼作用等。然而,遇到這些題目必須明確的回答作者運用了哪一種寫作/修辭手法,例如:諷刺、對比、反襯、一詞多義、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以古諷今、論證手法(舉例、比喻)等等。

答題三步曲:

第一步:明確具體回答作者運用了哪一種寫作/修辭手法
第二步:從文章中找出作者所寫的那句句子是什麼意思(表面意思)
第三步:寫出那句句子的深層意思,大多與作者的經驗和文章時代背景相關

7. 改寫題

文憑試所選擇的文章大多都是經典作品,所以只要記住自己永遠不會比那些作家文筆更出色,你便會懂得怎樣回答這種題目。改寫題通常都會問你,如果由A這個寫法/字詞改以B這個寫法/字詞,會否更佳,但因為要否定作者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所以有99%答案都是不會,而答題的形式如下:

第一步:表達立場
第二步:文章中本字的意思是什麼
第三步:B的意思是什麼/特徵
第四步:解釋文章背景或作者想表達什麼
第五步:總結兩者哪個較適合語境/文章背景

*必須要比較!

8. 個人見解題

這類題目測試考生對於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常見字句:你認同…嗎/你同意…嗎/說明你的看法/表達你的觀點等,題目看似可以天馬行空地回答,現實卻是必須圍繞文章作答,利用文章的觀點以支持你的見解。

第一步:表達立場
第二步:解釋你的觀點,引用文章解釋

4分:文章例子一個
6分:文章例子兩個

另一類是關於「個人經驗」的個人見解題,希望考生寫出實質的經驗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必須注意要用具體的事件回答,例如:我曾經到外地讀書,應寫出我曾經到美國讀書。
最後一類是文言文的個人見解題,這個故事帶出什麼道理?這類題目與段旨題十分相似,必須要概括文章事件再加上它對世人的提醒是什麼/對人的價值觀的判斷。

以下這個表格歸納了各種題型的解說、答題模式及常見分數分佈。

題形

常見字眼

答題模式

題目分數

段旨題

這篇文章第一段的「段旨」是什麼?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1大法

第一個「1」:指利用「描述」(描寫文)、「敍述」(記敍文)、「描寫」(描寫文)、「說明」(說明文)、「論述」(議論文)等字眼作為開首。

第二個「1」:指作者利用以上的筆畫是為了「抒發」、「帶出」、「表達」各種的情緒、寓意、感受。

3-4分

引用題

「引用本文…」
「文中哪一句…」
「第_段中哪一個詞語…」

以文章的用字、用句來回答問題,也就是「直接抄寫」

1-2分

比較題

比較
相似
相同
不同

兩篇文章相似

第一步:先指出兩篇文章相似的地方
第二步:指出兩者均想帶出什麼的道理/意思

兩篇文章不同

第一步:先指出兩篇文章不同的地方
第二步:指出文章一希望帶出什麼的道理/意思
第三步:指出文章二希望帶出什麼的道理/意思
第四步:比較兩篇文章的寫作不同之處

4-6分

象徵比喻題

比喻
象徵
代表

第一步:題目所問的事/物是比喻/象徵了什麼
第二步:根據文章所說寫出它的特質是什麼
第三步:喻體的特質是什麼
第四步: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3-4分

解釋題

為什麼作者…
為什麼xxx…

1間接+1直接」

間接因素:大多都不是剛剛發生的事情
例如:作者的性格/曾經發生過的事/作者曾經提及的說話/別人以前向作者所說的話

直接因素:剛剛發生的事情
例如:作者當刻見到什麼人/什麼事/遭遇到什麼

2-4分

寫作手法題

作者透過什麼…達到…目的
什麼手法
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這樣寫會帶來什麼作用

第一步:明確具體回答作者運用了哪一種寫作/修辭手法
第二步:從文章中找出作者所寫的那句句子是什麼意思(表面意思)
第三步:寫出那句句子的深層意思,大多與作者的經驗和文章時代背景相關

3-4分

改寫題

由A這個寫法/字詞改以B這個寫法/字詞,會否更…

第一步:表達立場
第二步:文章中本字的意思是什麼
第三步:B的意思是什麼/特徵
第四步:解釋文章背景或作者想表達什麼
第五步:總結兩者哪個較適合語境/文章背景

4分

個人見解題

你認同…嗎
你同意…嗎
說明你的看法
表達你的觀點

第一步:表達立場
第二步:解釋你的觀點,引用文章解釋

具體的個人經驗

4-6分(4分一個文章例子;6分兩個)

 

(三) 卷二寫作能力 認真審題 避免背誦

中文卷二寫作普遍被認為運氣主導,但卷二其實有很多步驟可以避免同學中伏(例如離題),很多時在未下筆之際,其實已經在分高下。同學們在文章落筆前如何一步步整理思緒,於作文卷中安全達陣拎星,請留意下面的劈書攻略!

在2019年第三條作文題目為例,考評局的試題報告指出,同學們主要在以下範疇有進步空間:

2019第3題:現今社會,不少人懷疑讀書的作用和價值,故有「讀書無用」一說。本題希望考生能對讀書之作用和價值加以 反思,並抒述個人見解。

審題不周、偏離論旨:

考生審題粗疏的問題仍然嚴重 ,宜先有正確的閱讀態度,再配合適切的閱讀方法,就能更精準地理解文字的詞彙意義,進 而挖掘更深層的語境和語用意義。

  • 個別考生把論題定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誤把題目的導引當作文章的論題;
  • 也有考生只論述讀書的正確態度和方法,未有回應題 眼「讀書是否無用」。
  • 審題是「命題作文」的第一步,這一步有偏差,會直 接影響文章的立意與取材。

立意模糊、焦點不清:

以文本細讀的方法閱讀經典著作, 汲取先賢的知識經驗,同時多留意中外時事, 逐步擴闊視野、提升思維層次。

  • 「讀書」一詞,在不同語境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它可 理解為閱讀書本、修讀課程、泛指吸取知識和技能的 活動,個別考生未有對「讀書」一詞有清晰的界定, 又或「讀書」一詞在文章中重複出現時所代表的概念 時有轉換,很容易令文章論述的焦點不斷轉移,模糊 不清。
  • 不少考生未有弄清「讀書」及其「用」兩個概念的關 係,甚至把兩者混淆,例如有考生把讀書即等如「獲 取學位文憑」,反映了文章欠缺嚴密的邏輯思維。

立意平常、見識不高:

多觀摩前人作品,累積個人的寫作材料,掌握凸顯事物特徵的方法,以及運用更豐富的詞彙。在日常生活中多比較事物之間的差異,找出事物的特點,並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種差異表達出來。

  • 立意的高低,直接影響文章的水平。
  • 部分考生把讀書的作用定為獲取學位文憑,又或謀求理想職位,是確保生活穩定的手段,並以此作為論述基礎,相信整篇文字難以有較高層次的論述。
  • 同樣論述讀書可以增進知識,可把知識理解為學校 不同科目的內容,也可理解為掌握事物的原則和規律,又或是培養抽象思維的能力,二者識見的分別 ,不言而喻。

堆砌事例、闡述粗疏:

避免堆砌事例,在選擇事例、說明 事例、詮釋事例三方面着手,提升議論質素。

  • 誤以為多舉事例便能令文章更具說服力,忽略了對事例的處理:如只詳說事例的內容,沒有緊扣論題,說明讀書的功用 ,考生常常舉愛迪生、魯迅、孫中山、昂山素姬、馬拉 拉等為例證,反駁「讀書無用」之說,論述時只直接論 斷這些人物的成功都是因為他們曾讀書,至於他們曾接 受什麼教育都沒有明確說明。
  • 更甚者是考生對事例未有充分的認識,因而杜撰內容:例如有考生以曹星如為事例,證明「讀書無用」的說法 ,但該考生對曹星如成功經過的敍述,多有與事實不符 之處;對例證欠缺周密的邏輯論述,以及具體合理的詮 釋,將難以作為立論和駁論的依據。

故此針對常見的考生錯誤,同學們應留意以下建議!

 

如何選題?

不少同學在寫作考試中一開卷便急急落筆寫,寫到中途卻發現已經突然唔夠材料。這當然和考生沒有寫作骨架及列出材料有關,但有機會是同學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同學可從以下角度思考:

  1. 自己文筆是否足夠好,選擇敘事抒情文 還是 議論文?
  2. 如選議論文,能否草擬足夠的論點(三個及駁論)支撐立場?每個論點能否提出最少一個論劇支撐?
  3. 如選敘事抒情文,有沒有完整的故事立意,故事背後有沒有值得突出的正面精神價值?

敘事抒情文

如果同學文筆平平,可考慮避免選擇敘事抒情文,選擇敘事抒情文,需要確保能扣題,而且需「情真意切」,文字不需盡其綺華,適可而止,最重要是背後有正面精神價值的昇華,不用浮誇都能打動閱卷員。

就敘事抒情文而言,故事質量及立意最為重要。優質的敘事抒情文多有特別的故事,背後有真摯動人的情感,優美的文字等特色。如果同學想選擇敘事抒情文,要留意自己文筆能否支撐整個故事,能否流暢甚至優美地敘述故事,而且能從中挖掘出背後的訊息和情感,最重要是背後有正面精神價值的昇華,再扣題。

議論文

而議論文基本要求是平實的文風,用字不需太講究,而且扣題也相對容易,對邏輯推論較好的同學來說是較佳選擇。

議論文而言,通常需要大概2-3個論點及駁論才能構成完整,內容豐富的結構。當中需要最少兩個論點支撐作者的立場,而每個論點均需要最少一個有力的論據,加上古今中外例子更好。有力的例證,可使用歷史事例,名人事蹟等,同學應盡量確保列出的例子的真確性,不要老作,同學應避免以自身經歷作例證,這些例子會缺乏普遍性和說服力。

所以在文體的選擇上,敘事抒情文VS議論文,相信很多同學在進考場前已經想好。

選題與時間管理

把思想中的材料及文章骨架簡單寫在草稿紙後,同學可以比較自己草擬的材料在什麼題目的表現最好,然後再詳細地組織該題的結構及材料。卷二的時間限制是1小時30分鐘,同學們須要在開考前安排好時間的分配,以免浪費考試中的忘記重要的milestone,導致唔夠時間作。

同學請記住最遲的下筆寫文時間,如寫字速度較慢,需要50-60分鐘才可寫好1000字左右,如果再留5分鐘檢查試卷,同學的下筆時間便不可遲於開考後的25-30分鐘。

使用時間 主要工作
10 分鐘 選擇題目
15 分鐘 構思大綱
60 分鐘 作文
5 分鐘 檢查試卷,姓名,有否貼上code貼紙等等

請緊記同學下筆寫作文的一刻,基於時間所限,已經很難回頭。所以考生務必要在下筆前考慮清楚選擇哪一個題目以及構思好文章骨骼,確保自己有足夠寫文材料,避免寫到一半時發覺自己材料不足無從下筆。

審題立意

審題。

意思是將題目的「伏位」圈起,以提醒自己在寫作時有沒有將它們遺忘。同樣以2019年第三條作文題目「讀書無用」為例:

當年有很多學生看到「讀書」二字,便自信滿滿地寫下讀書必然是好物,更加有同學過火地批評其他課外活動等。卻遺忘了「無用」兩字,只論述讀書的正確態度和方法,沒有回應「讀書是否無用」,結果捉錯用神,自然死傷無數。文憑試出題靈活,不像以前會考高考,作文題目只是一個詞語。所以,閱卷後第一件事應是好好注意題目的要求,圈起所有需注意的詞語,思索下一步該寫什麼時也時刻提醒自己圈起的詞語。

立意。

立意就是根據題目的要求來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們寫文章就是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傾向,這種思想認識和情感傾向就是文章的主題,即中心思想。「意」是文章的靈魂,也是文章成敗的關鍵。考作文卷時,立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份,立意的高低,直接影響文章的水平。同樣以2019年第三條作文題目「讀書無用」為例:

有同學把讀書的作用定為獲取學位文憑,又或謀求理想職位,只論述是確保生活穩定的手段,並以金錢/工作/前途/生活作為論述基礎,沒有提升到精神層面,所以整篇文字難以有較高層次的論述。較好的做法應該是論述讀書可以增進知識,可把知識理解為學校不同科目的內容,也可理解為掌握事物的原則和規律,又或是培養抽象思維的能力。

金錢/工作/前途 VS 掌握事物的原則和規律

昇華與否,就是二者識見的分別,所以同學應盡量把題目昇華至正面價值觀層面。

同學應多累積材料,掌握凸顯事物特徵及把日常事物昇華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比較事物之間的差異,找出事物的特點,並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種差異表達出來。

寫大綱

第二,在圈起問題的「伏位」後,相信大部分考生仍未決定作答什麼問題。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想到的關鍵字寫下。例如是議論文,便寫下作答論點的關鍵字;抒情文則可簡單寫下故事的起承轉合。這種方法可以助你組織腦海中的想法之餘,又不會用上太多的時間。

不少考生有靈感時卻不記下,結果構思下一個想法時,便忘掉了上一個論點。這明顯是因小失大。結果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去想回已經想好的論點,白白浪費了卷二珍貴而短暫的時間。

擬定大綱可以保證考生不會寫到中途「冇野好寫」,而且能幫助考生扣題,完善整個文章的結構。

想選擇議論文但例子不足?議論文文筆技巧要求較低?

 

(四) 卷三綜合能力 認真審題 避免背誦

語境意識要夠強

「語境意識」即是措辭語氣是否恰當,在作答前應想好要用什麼詞語自稱,例如「本人」、「學生」等等。不要臨場再想自稱什麼,格式要怎寫,這些都是大多數考生都不夠時間的原因。此外,中文綜合的寫作內容大多為學生寫信給老師/局長等。故應多用謙稱、敬語表達自己謙遜的態度。「語境意識」即你文章的像真度。如果題目要你寫一封求職信,那你就要寫得像一封「真實社會」裏的求職信。換言之,文章寫的愈似,「語境意識」分愈高。

如何於「語境意識」奪高分?則要做到兩點:

(一)格式正確
(二)措辭語氣貼近現實。

無論是格式,還是措辭語氣,都可以在考試前記入場試,即是說奪高分一點也不虛無,只要肯溫習就得!

文類

對象

語氣措詞

公函

例如: 自薦信

處理申請的機構責負人

  • 謙虛卻又不過分卑下
  • 多善用敬語

例如: 投訴信

處理投訴的機構責負人

  • 不慍不火
  • 客觀理性,不要情緒化
  • 表達愛之深責之切之情

私人書信

至親

  • 親切
  • 不需用很多敬語
  • 應談到家事
  • 文字中有時會閒話家常

長輩:
如老師,伯父

  • 親切
  • 字裏行間表示尊重,不需直接用敬語

平輩:
如朋友,同學

  • 親切
  • 不亢不卑

後輩:
如學生,外甥

  • 親切
  • 字裏行間表示關心,體諒
  • 不要「說教」

演講辭

會場中有>長輩嘉賓,校長,老師,平輩, 學生

  • 語氣謙虛有禮
  • 多用敬語
  • 淺白用字
  • 可加插有趣例子

建議書

上司、長輩、
你向某機構申請

  • 客觀
  • 凡事需有證據
  • 不用誇張
  • 客觀理性

徵文投稿

廣大讀者

  • 專欄跟其他文章不一樣
  • 不能使讀者沉悶
  • 文筆要有吸引力
  • 多用修辭及寫作手法,例如首尾呼應

整合拓展

(一)整合:能否準確選取資料:選取「有作用的」資料,篩走「沒作用的」資料。
(二)拓展:能否把「有作用的」資料恰當運用:你要在實用文中拓展那些「有作用的」資料。即是把「有作用的」point,拓展成一整段文字。

譬如題目要你寫「做運動的利弊」。那麼你看到其中一個資料說「做運動能擴展生活圈子」,那明顯就是「有作用的」point,並需要靠自己將這個point拓展成一整段文字。而另一個資料說「8成人都在下班後做運動」,那明顯與「做運動的利弊」無關,就是「沒有作用的」point。

整合拓展怎樣「吹水」吹出百多字呢?

  • 帶出論點
  • 將數據中文化(即整合)
  • 用數據作支持,強調該論點/問題的好處/壞處(即拓展)
  • 小結(將論點小修小改作結論)

技巧:數據中文化

如果你遇上以下兩個情況:

情況一:你看到這樣的一句:「51%的人都支持全面禁煙,因此政府應致力立法禁煙。」
情況二:計算之後,得出一個不是整數的數據(如31.5485312%)。

你會如何處理這兩個情況?換句話說,當中的「51%」和「31.5485312%」你應如何處理?

正確的做法是將數據中文化,例如:

在情況一,「過半數的人都支持全面禁煙」會比「49%的人都討厭別人吸煙。」更有說服力。
在情況二,把「31.5485312%」中文化,改為「超過三成」。這樣把小數化為中文,看起來會完整,易理解得多

見解論證

「見解論證」考你什麼?「見解論證」有兩種出題:

(1)要你舉辦活動。提出一些(一)富有創意且(二)合理可行的建議。
(2)會透過海報,又或者專欄等刊物,要你比較、評論兩個截然不同的立場。

謹記:「見解論證」不能在資料中找到答案,只能憑自己的常識去杜撰。

如你是正在閱讀本文的讀者,更是應屆考生的話。你便要好好想想整合拓展與見解論證的分別了

留意整合拓展與見解論證的長度

在長度而言見解論證應比整合拓展長。如要奪星的話,長度的要求應要更高,大概是見解論證與整合拓展每個論點再寫多40字左右。見解論證可自由發揮,多數字數長度問題不大。

正反論證

正反論證只用在見解論證的部分,部分題目會要求考生二選一,如2011年綜合是教育要求考生在從「考試導向」和「德育導向」中選一。如你選了「考試導向」,見解論證中的論點便寫一個考試導向的好處,然後在同段寫一個德育導向的壞處。(不分段,兩者合併為一論點)注意!不要「手多多」在整合拓展中亦用正反論證。考官會認為你將兩者混淆,然後將你的考卷評為下品。

有讚有彈:在兩大立場之中,你應在選定了一個立場之後,「狂讚」那一個你選的立場,然後「狂彈」另一個立場。又以2008年為例的話,你應說明海報A有什麼好的地方,而反之海報B有什麼不好。

多角度:在2008年中,它會先播放一大段約14分鐘的錄音。在錄音之中,那兩個主角的爸爸會說道:「唔,這兩張海報真的各有特色呀!天民、嘉嘉你們要從不同角度考慮,比較哪張海報所用的語文更有宣傳效力,吸引更多人參加。」我們就只能從這一句中得知:原來我們評論兩幅海報時,不能只從單一個角度去看,而是要從三到四個角度解釋為何你要選A海報而不選B海報?」如果你只從單一個角度去評論的話,後果又會如何?每一年的評卷參考中也會說到如果「只粗略比較兩幅作品」,就只能獲得中下品。

於「見解論證」任務中,每一段都要有以下三點:

  • 從什麼角度來看
  • 讚所選項目的理由
  • 彈沒選項目的理由

例如:

首先,就活動目的而言,(即從XX角度來看)潮流用語能讓他們覺得讀書可堪玩味,對讀書感到興趣。(讚A)相反,規範中文不免讓青少年有沉悶、苦讀的印象,令他們望而生畏。(彈B)

其次,從活動定位來看(即從XX角度來看),潮流用語正正是其中一種「另類手段」去「軟銷」閱讀的方法。(讚A)反之,規範中文這種過於直接的「硬銷」手法,可能會減低學生閱讀的動機(彈B)

表達組織

「表達組織」考你什麼?

  • 文筆
  • 結構
  • 字體標點

亦即基本中國寫作能力,也是平日的作文最求。

結構分

具體來說,「結構分」就是你的文章是否有條理。你能否一個POINT一段,分類得整整齊齊。就像一個中醫師把適當的藥材放進適當的百子櫃中。而當中具體的方法,就要依靠幾章之後提到的「格式紙」。換句話說,你看過資料之後,就應把資料都分類放進「格式紙」(大綱)中的適當位置。這樣文章必定更為井然有序,獲得不少「表達組織」中的「結構分」。

過渡句

簡單來說,「承上啟下」就是當「話題A」轉入「話題B」時中間的一句話。這句話很重要,它就像一個鈎把兩輪火車的扣起來。例如「話題A」是賭博的好處,你就應在「話題B」(賭博的壞處)前,先加上一句「說完賭博的好處,下面將「話題B」談賭博的壞處。」這樣就能讓人清晰地知道你正在談的是什麼,能跟隨你的思路。

標示語

「標示語」是每一段開首時的簡介。它不提供實質的訊息,但卻能讓評卷員改卷時發揮提示作用,使評卷員更易把握你的文章的結構。例如:首先、其次、再者、最後。

 

香港中文綜合歷屆試題(2007-2013)

年份

題目

2007

黃煒明或章忻忻的名義撰寫自薦信(個人活動簡歷表,不必另寫),報名參加「中國文化青年大使計劃」。全文不得少於4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2008

試以杏壇中學學生官天民 或 官嘉嘉的身分撰寫一篇講稿,與教育局局長「真情對話」。講稿內必須明確交代所選擇的身分。全文不得少於4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2009

香城體育總會擬出版特刊,並向各區香城中學生徵文。試以東區的博文中學學生滕若飛或西區的格物中學學生張莉莉之身份向特刊投稿。文章內容包括分析自己所屬區份的中學體育運動的成功因素與不足之處,並就此提出改善本區中學體育發展的建議。全文不得少於4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2010

 

杏壇中學的學生報編輯委員會正籌辦該校首份學生報,試以該委員會成員舒芋芋或胡拓邦的身分,函覆顧問老師鍾紀闈,就學生報之辦報宗旨、報道手法與欄目的取拾,表達意見。全文不得少於 40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並須用書面語撰寫。

2011

試以中國文化青年大使辛宇軒或葉菲菲的身分,撰寫演講辭一篇,向杏壇中學師生演說,先說明麒麟城一所學校的校舍設備、師生關係、價值取向,如何幫助學生的學習或成長,再專就該所學校的價值取向提出個人看法。全文不得少於 40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並須用書面語撰寫。

 

2012

 

試以博文中學文化學會主席陸珊珊的身分函覆顏圓圓 或 以格物中學文化學會主席朱貴延的身分函覆李卓悟,對被責問之三條禮儀,逐一解釋其精神,再逐一說明違反的害處,並就時下中學生忽略甚至不懂禮儀的現象,提出三個主因,加以論證。全文不得少於 50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並須用書面語撰寫。

2013

試以香城青年協會朋輩輔導長何明亮或李美美的身分,撰寫文章一篇。文章須指出所屬母校學生在升讀大學時的選科現象,然後針對每種現象推介一項活動,並解釋這些活動如何幫助學生作選科的抉擇,再提出升讀大學選科時的三個主要考慮的因素,並加以論證。全文不得少於5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並須用書面語撰寫。

2014

試以夏兆棠或夏小柔的身分撰寫一篇演講辭,介紹香城「潮流飲食」或「傳統飲食」的特色,再在上述兩個飲食主題中,選擇其一,作為新落成「食街」的主題,並闡述原因。

2012 DSE 練習卷 

試以學生會侯選內閣主席文爾雅或武娉娉的身分,撰寫一篇演講辭,在學生會選舉諮詢大會上發表,提出所屬內閣的競選口號、介紹政綱內容,並評論對手每一項的政綱。全文不得少於 50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並須用書面語撰寫。

 

(五) 卷四說話能力 認真審題 避免背誦

中文卷四看似簡單,而且沒有什麼溫習的技巧,但實際事前需做足準備,預備說話材料,事前記好數個例子,且常加練習說話結構,避免過度緊張胡亂發言。最後事前準備做好後,到應考當日要留意身體語言。做好以上的準備和注意,定能大大提升考官的印象。

說話結構

主旨句、題目分析、說明、回應句 臨場應考時,考生往往因過於緊張,發言隨意論述,言之無物,錯失不少奪分良機。事實上,同學只需熟記一套法則,即可每次發言均「打遍天下無敵手」。以下為2017口試題目示範: 以下哪種蔬菜更能象徵人生?試談談你的看法。 苦瓜 洋蔥 我不認同一號同學的說法……從味道而言,我認為苦瓜更能象徵人生的起伏。(主旨句)若把烹調過程比作人生經歷,經過烹調後的洋蔥,味道單調甘甜;相反,煮熟的苦瓜初嚐苦澀,經細嚼後卻會發現其淡淡的甘甜(題目)正反映人生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不同的挑戰與波折,初時只覺苦楚難受,日後回想卻能體悟到當中意義與滋味,例如……(說明)所以,從味道而言,我認為苦瓜相較洋蔥,更能象徵人生。 不論是爭議、評論、協商或溝通題型,說話的基本結構均離不開此法則。 主旨句,要求考生清楚標示個人立場、發言方向和角度; 題目分析,針對題目關鍵詞作出解釋、定義(如示範題中:人生、苦瓜、洋蔥); 說明,舉出不同事例及語例論證觀點,詳加展述;回應句,簡單概括發言重點及重申立場。 考生只需勤加練習,他日必能靈活運用法則,發言流暢而豐富。

說話態勢

大方自信 說話除了要具備豐富內容、完整結構外,態勢亦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DSE中文說話 - body language 身體語言會影響考官對考生的印象,善用身體語言即能事半功倍。 態勢,即包括姿勢、手勢等的身體語言。在壓力和焦慮下,考生發言間常常會出現不自覺的小動作,如左搖右擺、撥髮、弄手指等,不但使考官印象不佳,更徒令自己愈發急燥不安。故考生在說話考試前應特別調整個人態勢,如端正坐姿、將手交疊平放於桌上、點頭微笑等,務求談吐、言行均顯大方得體,自信有力。

文卷四應試禁忌:

  • 發言不代表取得分數,重點是內容具邏輯性及能提出論據。
  • 切勿輕視一分鐘首輪發言,高手或低手於此六十秒可顯現功力。其一分鐘內裏的佈局、結構、聲調處理及態度轉化等技巧,可說十年磨一劍。
  • 切勿認為 DSE 中文卷四不需經過學習及訓練,口語溝通的難,在於大部份中學較少提供持續的中文口語訓練,故考生平常多缺乏專科指導,易於考試時不懂作出「即時反應」。
  • 中文科卷四相對於其他各卷,最講求考生的「即時反應」及「語言組織」的能力,並能夠對論題有一定的了解。部份考生因欠缺良好的中國文化知識訓練,結果涉及此類論題隨即陷入膠著狀態,故平日需多加學習中國文化。
  • 部份考生因對中國文化經典缺乏較恰當理解,結果在引用經典時有機會變成「引用錯誤」。
  • 部份考生每面對涉及時事的問題,隨即選擇投降,建議考生多閱讀報章,了解新聞時事。
  • 部份考生因在看論題時不夠專注,會出現錯誤解題現象。

(六) 總結

最後,考中文科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文章、聆聽定作文,中文主旨都是希望學生培養中華文化價值觀,例好家庭、考順、對朋友及社群的品德等等,所以立意必定是正向,積極。而操練試卷可使同學快速了解考試的習慣及模式,但加強自己的中文語感才是長遠進步的方法。同學可更早期閱讀多一點經典文學,增加自己在作文時的材料例子,亦可加快自己理解作者立意的速度,相信對應付中文試卷有一定作用。

撰文:daddy最後更新日期:2024-04-19

使用100%香港製造的平台 - 我們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