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攻略、技巧、注意事項

撰文:daddy最後更新日期:2024-12-12


通識科作為DSE主科,有唔少同學都十分緊張,因為所有大學科目都需要計算通識科成績,社科學系甚至會乘大某個權重。這篇攻略的用意是提醒同學通識科在文憑試中如果捉緊重點溫習,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通識成績,有效的操卷方法等等。只要我們大方向大策略沒有錯,基本上保4及5不是太難的。無論是本來通識科想保合格,還是坐 5* 望 5** 的,都可以於本攻略中得益。

(一)參考考評大剛 抄低實用字詞

評核範圍

同學們考試須要熟悉課程評核範圍(syllabus),要知道DSE對考生知識點的要求,及相關概念(Concept)的要求。考評局有清楚寫明課程及評核範圍,官方文件清楚列出對學生的要求,學生需要知道的概念及技能。你可以逐項檢查自己是否已經掌握相關Concept,如果未睇熟或未見過就要多加操練相關課題。  通識科大致分為六部份。

  •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 今日香港
  • 現代中國
  • 全球化
  • 公共衛生
  • 能源科技與環境

課程指引下載

記住實用搶分字詞

其中有大量concept字詞是需要額外記入考場,以讓閱卷員知道你識得多,證明你有溫書,要加分比你。例如今日香港中的生活素質、法治精神、短期和長期等等。如果答到議會文化,可以使用「拉布」等字眼,會比你使用「議員拖延時間」等等字眼優勝。

考評局在2019年的報告中提及:考生需用附加例子與相關概念去說明論點以回應問題, 並展示高階思維能力。而使用concept的重點字,就是讓你滿足這項要求,而不是一直「吹水」。

例如在2019年的例子:P2Q3(b) 「參加『粉絲團體』妨礙而非促進香港青年人的個人成長。」你是否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12分)

同學需要清楚指出多於一項個人成長範疇和多於一個「粉絲團體」的具體例子,具體提出正、負面長遠影響,並作有效評估/正反論證和合理推論,又要緊扣香港情況先可以取得最高評級。

同學可在溫習時把重點字詞及例子,以六個單元的分類分開,以便在考試時以六單回想相關的搶分字詞及實際例子。

(二) 先比較論點論據 後揀題目 再揀決定角度及立場

在收到題目後,你可以使用「大程度小程度」,或者以不同切入角度作為答題框架。但同樣不變的是,你需要先把自己可以諗到的論點論據例子先列出係試卷上面。再採用自己覺得有信心的題目,最後再選擇較多材料的角度及立場。

先比較後揀題目

特別在卷二,一條題目已經佔分30%,所以選對題目是十分重要,選對題目是十分重要,選對題目是十分重要。

其中比較注名的是2012年的考試,大部份老師或補習社都貼題會出機場第三條跑道,幫同學溫了很多第三條跑道,很多同學見到題目有第三條跑道就急不及待揀了。但其實出題的考官都知道大家會溫習第三條跑道,所以題目是出得很難,導致很多同學在該題失分。所以大家要先比較自己能想到的論點再揀題目。

先比較後揀立場

例如在2019年P2Q3(a) 解釋全球化的世界可以如何促進韓國流行音樂文化的傳播 (8分):

你可以想到有經濟發展,多元網上平台,交流頻繁,時間空間的壓縮等論點,但其實8分的題目可能只需要3-4個論點即可,所以你需要把每個論點自己認識的例子寫出來,比較哪個是自己較熟悉的論點,然後採用。

(三) 做考試格式筆記

考試為本 模擬題目

溫習時為每個單元模擬多條題目,再模擬要使用什麼概念及例子回答,才可達到考試為本的溫習攻略。

而準備的筆記應貼近考試格式,例如要有Topic Sentence,解釋及例子等等,方便自己溫習及記入腦。

以下有一些例子推薦:

  • 有哪些流行而顯著的趨勢會對時下香港青少年構成挑戰和機遇?他們如何回應這些趨勢?
  • 傳媒所傳遞的信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 對於青少年把握機遇和應付挑戰,如逆境或重大轉變,各項生活技能為何重要?為甚麼有些青少年易於掌握生活技能,但有些卻感困難?
     
  •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 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甚麼因 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甚麼影響?
  • 法治精神如何保障香港居民的權利和推動他們履行義 務?
  • 政府怎樣回應不同群體的訴求?政府的回應對香港的管治、維護法治精神和提升公民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有甚麼影響?為甚麼?
  • 香港居民在何等程度上視自己為本地市民、國家公民和世界公民?他們的身份認同是如何形成的?在日常生活 中,他們如何受到對自己身份認同的影響?
  • 香港居民的本地、國家和世界不同層次的多元化身份之間有甚麼關係?
  • 不同的社群,如新來港人士、新界原居民和少數族裔,他們怎樣發展身份認同?
  • 對香港居民來說,多元化身份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人民如何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 中國作為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和文物保育在何等程度上是可行的?當中有甚麼挑戰和機遇?
  • 參與國際事務怎樣影響國家的整體發展?
  • 傳統家庭觀念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甚麼衝擊?
  • 在何等程度上傳統家庭觀念能在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延續?為甚麼?
  • 中央人民政府怎樣回應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
  • 在何等程度上,改革開放影響了國家的綜合國力?
  • 為甚麼部分傳統習俗能夠在中國人的現代社會中延續和發展下去?為甚麼部分不能?
  • 在何等程度上,傳統習俗對中國人的現代社會具有意義?
     
  •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 全球化為各國帶來利益抑或只是有利於已發展國家或者 是國際性資金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
  •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 全球化的擴散是促進國際間的了解,抑或加劇了種族、宗教、文化和政治實體之間的衝突?
  •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 相同抑或相異?
  • 世界各地的人怎樣回應全球化?為甚麼?
  • 內地和香港的社會應怎樣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甚麼?
     
  • 以往人類如何理解疾病的成因?有關理解是否符合科學精神?
  •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 科學與科技能否為預防和控制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法?
  • 在公共衛生的範疇,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如何受不同因素影響及引發哪些議題?科學和科技研究的成果如何受到尊重和保護?
  •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在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方面會面對甚麼挑戰?
     
  • 能源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能源的開發和使用?
  • 能源科技的發展在甚麽程度上引起或解決環境的問題?
  • 環境的轉變對能源科技的發展有何啟示?
  • 能源問題怎樣影響國際關係,以及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 科學與科技可以如何配合可持續發展?有何限制?
  •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準備時,筆記可貼近考試格式,例如要有Topic Sentence,解釋及例子等等,方便自己將對應的課題材料記入腦。

(四) 操卷最快學到野

 

(五) 對答案時的注意事項

 

(六)總結

 

 

 

 

 

 

 
撰文:daddy最後更新日期:2024-12-12

使用100%香港製造的平台 - 我們誠意推薦: